《东江时报》:一出生就是一棵大树
记者昨日获悉,《东江时报》经过1个多月的成功试刊后,将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创刊。《东江时报》是惠州日报社主管主办的都市新锐媒体,是惠州人自己的市民报,是以惠州及周边地区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都市报。
[“《东江时报》可看、可读、可喜!”]
《东江时报》试刊不久,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即作出批示,称赞《东江时报》“可看、可读、可喜”,勉励惠州日报社要把《东江时报》办成一份立足惠州、影响南粤大地的适合社会各阶层读者口味的都市报。黄业斌批示说:“我连续看了几期,感觉有特点、有亮点、有重点,符合‘三贴近’,可看、可读、可喜!是都市老百姓自己的报纸!”12月26日,黄业斌书记在市九次党代会分组讨论会上,又向惠州日报社负责人详细询问了《东江时报》的情况,指出《东江时报》应与《惠州日报》在定位、发行等方面实现错位发展、优势互补,形成更广泛的覆盖和更大的社会影响力。
中国传媒学界翘楚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光教授在《东江时报》试刊后的第三天,就给东江时报社发来传真勉励说,《东江时报》给初冬的南方带来了一股浓浓的暖意,祝愿《东江时报》办成南方最好的报纸。12月18日至20日,李希光亲自率清华大学《东江时报》课题组来到东江时报社开设编辑部课堂,直接指导《东江时报》采编业务工作。
12月15日,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杨广锐来到惠州日报社检查工作,指出《东江时报》“是惠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,其经验值得好好总结。”他认为,《东江时报》定位准、品位高、信息量大,有针对性、有深度,特别是本地新闻多,民生新闻做得很有质量,相信这份惠州本土的都市报一定会得到当地读者的喜爱。
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蔡铭泽教授看到《东江时报》试刊后,撰文称《东江时报》让人眼前一亮,无论是报纸的定位、版面,还是稿件的选取,都做得非常好,是“长江后浪推前浪”。
《东江时报》试刊以来,各界广告客户纷纷看好这份新生媒体。中国南方电网、中国联通、新华保险、惠州奥林匹克花园、格林豪泰酒店、惠州金泽戴斯酒店、天虹商场、天志家居、凰宫家居、天朗等企业和品牌都在《东江时报》投放大量广告并取得了预期效果。
据《东江时报》热线工作人员介绍,报料热线开通以来,每天接到的各种报料、投诉、咨询等电话达100多个。许多读者致电称赞《东江时报》报道的都是老百姓关注的事情,贴近群众生活,内容丰富,服务性强。12月12日,《东江时报》报道一位湖南青年为了追寻爱情到惠州寻找女友的消息后,当天收到读者发给《东江时报》及这位湖南青年的手机短信达500多条。不少读者表示,《东江时报》做得好,是真正为百姓排忧解难的都市报。
[创刊后的《东江时报》要做读者贴心人]
记者了解到,当前,《东江时报》的市场定位是立足惠州,逐步覆盖河源、东莞、深圳等东江流域地区;读者定位是工作、居住、生活在东江流域城镇的居民和外来创业和务工者,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、时尚青年、家庭妇女。《东江时报》倾力打造“时政新闻民生化、民生新闻深度化、社会新闻社区化、服务资讯平民化、版面设计时尚化”的风格,用新锐、时尚的元素反映城市人多彩的生活,记录读者的喜怒哀乐,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。
据介绍,平均年龄为20多岁的《东江时报》采编人员经过1个多月的“练兵演习”,已经能较好地驾驭各种复杂的新闻事件。《东江时报》在广泛听取各地各阶层读者的建议后,将在创刊后迈出更成熟、更自信的步伐,以强势报道本地新闻为主,追求新闻的公信力,着力打造重大时政新闻,以及民生、社会、经济资讯、服务新闻,更凸显张扬自己的“个性”。
创刊后的《东江时报》为周七刊,4开24版,周六、周日为16版,主要设置有:封面、纵论、关注、市情、淡澳、街区、人物、情感、网事、经济、股市、彩票等本地新闻性较强的版面,国内、国际、文娱、体育等资讯版面亦内容丰富。据悉,2007年的《东江时报》将力推“惠州地理、情感倾诉、惠州经济、市情街区”等会讲客家话、东江话的名牌版面,倾力做惠州百姓的贴心人。“打造最适合读者口味的都市报”,《东江时报》将坚持自己独特的视角,坚持自己鲜明的观点,敢于打破传统,勇于实践创新;坚持以新闻原创力取胜市场,秉承以“高品位、公信力、权威性和差异化”赢得读者信赖。
目前,《东江时报》创刊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就绪,定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创刊,每日发行20万份。惠州日报社负责人表示,惠州日报社全力支持《东江时报》的各项工作,要让《东江时报》一出生就长成一棵大树。
评论